行业新闻
生猪产业要进军品牌时代
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3   原文出自:正昌市场部
   “十一五以来,国家对畜牧业尤其是生猪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加强。生猪生产克服了价格长期低迷、自然灾害异常严重、口蹄疫疫情影响较为严峻的不利因素,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但是,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也表现得更为突出。十二五期间,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需以品牌带动标准化和产业化。
  在应对近年生猪生产的几次剧烈波动中,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国务院陆续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等,通过采取增加能繁母猪补贴、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加大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力度等,及时遏制了生猪生产的下滑趋势。2009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促使猪粮比、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今年,连续5次实施了冻肉收储政策来维持生猪市场的稳定,使生猪饲养在7月底重回盈亏平衡点。
  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千家万户养猪的分散决策局面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持续,各环节利益联结松散的产业模式短期内难以改观,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可能还会比以往幅度更大、更加频繁。
  为了提高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2007以来,中央实施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每年安排25亿元资金。2005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还只有37.2%,到2009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经超过60%。今年,农业部启动了50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的创建活动。可以肯定的是,标准化养殖已经成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方向。那么,如何落实并深入推进?在今年11月召开的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上,不少创建单位就提出,标准化的落实要以规模化为基础,更需产业化提供保障。
  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15年,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这表明,在现有的规模养殖场中,标准化场所占的比例不高。即便已经开展生猪标准化示范创建的省市,也普遍存在着养殖场区规划不科学、配套设施滞后、养殖记录制度不规范、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国家要继续加大硬件资金投入,鼓励老旧养殖场改扩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提高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保障水平。同时,要加快软件升级,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并实行一整套标准化制度,可以探索直接在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内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 提高标准化水平,还必须与产业化有效衔接。有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深加工的比重仅占肉类产量的15%左右,生猪供给的库存调节回旋余地小既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又影响养殖收益的稳定,还进一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有不少生猪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反映,粪污无害化处理、投入品监控等公益性较强的项目资金投入大,但经济效益并不能相应提高。因此,养殖者参与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需要产业化来提供保障。年出栏生猪4000万头、规模化养殖已经超过60%的湖北省,今年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带动力强、在业内知名度高、品牌信誉好的龙头企业,统筹建设规模养猪场、饲料生产企业和屠宰加工基地等。标准化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已成为该省十二五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效果,归根结底都要靠市场来检验。据山东省济南市畜禽屠宰稽查大队的数据,目前,26家知名品牌屠宰企业的生猪产品占据了该市居民日消费量的60%以上,在超市等零售市场,品牌猪肉几乎包揽了全部猪肉销售。在湖北,11月底,该省农业厅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联手为主打土家山猪品牌的湖北思乐牧业集团系列产品举办了推介会。推介本土品牌,是为了做大一县一品,大型限度地保护养猪农户利益,让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有公平发展的机会
  在生猪生产大省勾勒出的生猪产业蓝图中,以高水平的标准化养殖、更紧密的产业联结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已在上演,值得关注,更值得期待。
      

                                                  (摘自博亚和讯网)

分享到:
[返回]
 Copyright @2012 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30592号
Worldwide sites

Find information about ZHENGCHANG in your language and region.

×